【碟評】Saloon《If We Meet In The Future》── 多愁善感、超越時空的後搖滾

(原文刊登在2003年《mcb》,現版本稍作修改)

我們每天都會遇上無數人和事,購買及聆聽不同歌曲唱片。如果把這一切都歸因於緣分偶然,那今天我們隨意任何一個決定選擇,必會牽連影響著日後的人生際遇。

如果我錯過了去年Saloon的處女專輯《(This Is) What We Call Progress》,而要到第二張《If We Meet In The Future》才開始聆聽,那我會否同樣在這裡寫著?

我會。因為Saloon這兩張專輯幾乎是一模一樣。我曾形容Saloon為Stereolab失散多年的姊妹,但比Stereolab更多愁善感。新專輯內彌漫著的,依舊是他們那種感情豐富的Post-Rock/Krautrock氣息,當中佔了一半屬動人慢板。在簡單結構的和弦編排下,配合主音Amanda Gome依舊細膩動人的演繹,無論是Folky的《Dreams Means Nothing》、點點爵士味的《Kaspian》、較開懷的《Intimacy》、抑或西班牙文的《Que Quieres?》,都一樣令人聽得落寞神傷。尤喜歡完場曲《I Could Have Loved A Tyrant》末段重覆又重覆的純音樂演奏,彷彿代表著一段揮之不去的感情,以及它的副歌:「So many million stars, so many million bright galaxies. So many million stars, but the one of you is gone」。

Saloon《I Could Have Loved A Tyrant》Official Audia

緣分及抉擇,往往令人生充滿無限偶然及可能,或許這正是活著的趣味之處;但Saloon讓我開始相信,這世上有一些東西是絕對性的、是超然於時間的。「In another car, on another plane, I won't feel regret again」。任憑我們在過去、現在與將來之間兜轉折騰,但始終,它還是會發生的。只要我投入其中,時間便不會存在。「If we meet in the future, I'll know you my friend」。

Saloon《If We Meet In The Future》(2003)